KOX社媒营销中存在一个永恒的矛盾:品牌方追求信息的精准传达和品牌形象的统一(标准化),而意见领袖的价值则在于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创意(个性化)。管得太死,内容僵化如广告;放得太开,信息传递可能失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营销成功的艺术。
一、原则:核心信息标准化,创意表达个性化
实现平衡的关键,在于明确哪些是“不可变的”,哪些是“必须变的”。
- 需要标准化的“硬框架”:
- 核心产品信息(Facts): 产品的核心卖点、技术参数、官方名称等事实性信息,必须准确无误。
- 品牌底线(Red Lines): 品牌的价值观、法律法规要求、不能触碰的负面关联等,必须明确告知,不可逾越。
- 营销活动要素(Elements): 统一的活动话题标签(Hashtag)、活动时间、必须提及的关键利益点等。
- 需要个性化的“软内容”:
- 叙事方式(Storytelling): 创作者应该用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来包装产品信息。是讲一个搞笑段子,还是一个温情故事,应由其决定。
- 语言风格(Tone of Voice): 无论是“废话文学”还是“老铁666”,都应是创作者最自然、最能被其粉丝接受的语言。
- 创意形式(Format): 是拍一个技术流的转场视频,还是做一个接地气的开箱测评,应给予创作者充分的自由。
- 场景融合(Context): 如何将产品自然地融入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场景,这是其专业价值所在,不应过多干涉。
二、工具:一份“授权式”的创意简报 (Creative Brief)
平衡的艺术,最终体现在给到意见领袖的合作要求(Brief)中。一份好的Brief,不是一份“命令清单”,而是一份“创作邀请函”。
- 一份优秀的“授权式”Brief应包含:
- 清晰的目标,而非指令 (Objective, not Order):
- (差)“请在视频第15秒口播以下三句广告词。”
- (好)“我们希望通过您的内容,让您的粉丝感受到我们产品‘解放双手’的便利性。”
- 开放的场景,而非剧本 (Scene, not Script):
- (差)“请完全按照我们提供的脚本进行拍摄。”
- (好)“您可以想象在‘周末大扫除’或‘宠物掉毛’的场景下,如何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期待您的创意!”
- 必须遵守的清单,而非冗长的规则 (Checklist, not Rules):
- (差) 长篇大论的品牌介绍和内容要求。
- (好) 用清单形式列出3-5个必须包含的核心信息点和活动标签,其余交由创作者发挥。
- 清晰的目标,而非指令 (Objective, not Order):
三、心态:从“管理者”转变为“共创伙伴”
品牌方需要转变心态,将意见领袖视为实现营销目标的“合作伙伴”,而非“广告投放渠道”。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创作空间,其回报往往是远超预期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好内容。
结论
KOX营销的最高境界,是“品效合一,人品合一”。“品效合一”依赖于标准化的核心信息传递,“人品合一”则源于个性化的创意表达。通过“硬框架+软内容”的原则,辅以“授权式”的沟通方式,品牌就能在这场营销艺术的实践中,找到那个最微妙也最完美的平衡点。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5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