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用户运营实践中,许多品牌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境:耗费了大量精力将用户邀请进社交群聊后,群内却陷入了一片死寂。除了管理员偶尔发布几条官方通知外,绝大多数群成员都选择“潜水”,从不发言。这种只有“群”而没有“社”的“沉默社群”,不仅无法创造任何商业价值,反而会因为疏于管理而成为负面信息的滋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品牌方错误地认为,将用户“圈”在一起只是第一步,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第二步:如何让用户“玩”在一起。关键意见销售(KOS),作为社群中最具人格魅力的核心人物,其关键职责正是要扮演好“活动组织者”的角色。
社群沉默困境:从拉人头到聚人心
一个新建的用户社群,其初始状态往往是脆弱而拘谨的。群成员彼此陌生,对群的价值和规则也不甚了解,大多数人会选择先默默观察。对于一个普通用户来说,在几百人的大群里发出第一句话,是需要克服一定的心理障碍的。如果此时,社群的管理者,也就是KOS,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引导措施,那么这种沉默的氛围就会固化下来。久而久之,这个群就会沦为一个单纯接收广告的渠道,用户会开启消息免打扰,社群的生命力也就基本宣告结束。
因此,KOS必须从一开始就明确社群运营的核心目标:工作的重点,绝不是追求群成员数量的增长,而是追求群内有效互动质量的提升。一个只有五十人但每天都有成员在热烈讨论、互帮互助的社群,其价值要远远超过一个有五百人但鸦雀无声的“僵尸群”。KOS需要完成从“拉人头”到“聚人心”的思维转变。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如何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如何激发用户的表达欲望、如何建立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来展开,而精心设计的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最有效工具。
破冰与预热:建立社群日常互动仪式
要想让一个安静的社群变得活跃,第一步不是直接举办复杂的大型活动,而是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持续的、低参与门槛的“小仪式”,来打破沉默的坚冰。这些互动仪式的作用,是让用户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完成自己的“第一次发言”,并逐渐习惯在群内进行互动。KOS需要像一位体贴的主人,为拘谨的客人们创造最轻松的社交环境。这些仪式感的活动,关键在于“固定”和“简单”。
例如,KOS可以坚持每天早上九点,在群里发一个“早安打卡”的帖子,并配上一句轻松的问候,引导大家用一个表情或者一句“早上好”来回应。或者,可以在每周五的下午,固定发起一个与产品无关的、有趣的“周末话题”小投票,比如“这个周末你打算看电影还是去户外?”。这些活动的参与成本极低,用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一次互动。当这种固定的仪式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在群内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参与习惯,社群的初步预热和破冰也就顺利完成了。
价值深化:用主题活动激发深度交流
当群内的基础互动氛围建立起来之后,KOS就需要着手举办一些能够提供实质性价值的“主题活动”,来引导社群的交流从简单的“打招呼”走向更深度的“谈正事”。这个阶段的活动,核心目标是强化KOS的专家形象,并让群成员明确感受到“留在这个群里是有用的”。活动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用户的痛点和兴趣点展开,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举例来说,KOS可以提前预告,在某个固定的时间,举办一场三十分钟的线上直播,专门讲解某个困扰了很多用户的产品使用难题,并在直播的后半段进行实时答疑。或者,KOS可以发起一个“有奖使用技巧征集”的活动,鼓励群成员分享自己独家的产品使用心得,并对最受欢迎的分享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这类主题活动,成功地将KOS的专业价值以及群成员的集体智慧凸显出来,让社群不再是一个闲聊的地方,而是一个能够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价值社区”。
关系升华:用专属体验锻造核心圈层
社群运营的最高境界,是建立起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品牌之间的情感纽带,形成一个具有极高忠诚度的核心圈层。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KOS去策划和执行一些具有“排他性”和“仪式感”的“专属体验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一部分核心用户感受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尊贵待遇,从而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并自发地成为品牌最坚定的守护者和宣传者。
这类活动的重点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例如,KOS可以邀请十位在社群中最为活跃、贡献最大的核心成员,组织一场闭门的线上圆桌会,让公司的产品经理直接听取他们的建议。这种被官方高度重视的“共创”体验,能带给用户巨大的精神满足。再比如,KOS可以在某个城市,组织一场小型的线下聚会,让同城的几位核心用户从线上走到线下,建立更真实的友谊。通过这些高投入的、专属的深度体验活动,KOS成功地在社群内部,锻造出了一支由超级用户组成的“近卫军”,他们将成为整个社群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