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意见销售(KOS)模式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深度信任,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增长。然而,这种以“关系”为核心的工作,也带来了一个普遍的管理难题:如何客观地评价一位KOS的工作成效?当问及运营状况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感觉还不错”或者“用户关系挺好的”。这种依赖于主观感觉和零散个案的评价方式,使得KOS的用户运营工作像一个“黑盒子”,我们知道它有效果,但说不清效果具体有多大,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效果变得更好。要让KOS模式从一种优秀的“个人技艺”,升级为一套可靠的、可复制、可扩大的“组织能力”,就必须打破这种“凭感觉”的困境。本文将用最直接的语言,探讨如何为KOS的工作建立一套清晰的衡量标尺,并通过数据的分析与反馈,构建一个能够自我优化的运营闭环。
考核失效:KOS运营困境
在很多推行KOS模式的企业中,对KOS的考核往往只看最终的销售结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过程管理的一片空白。一位KOS这个月的业绩好,可能是因为运气好,恰好分到了几个高意向客户;下个月业绩差,也可能只是因为他所跟进的客户决策周期恰好都比较长。只看结果,管理者无法判断KOS在日常的用户沟通、内容发布、社群维护等关键动作上,做得是好是坏,也无法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KOS自身同样会感到困惑。他们每天投入大量时间与用户聊天、在社群里互动,但这些工作到底产生了多大价值,哪些沟通方式更受用户欢迎,哪些内容更容易激发用户的兴趣,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工作的好坏,全凭个人经验和感觉来判断。这种状态不仅阻碍了KOS个人的专业成长,也使得整个团队的优秀经验无法被有效沉淀和复制。想要科学地提升KOS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就必须先让这些原本看不见的过程和关系,变得清晰可见。
定义标尺:让关系和过程变得可以衡量
要走出凭感觉的困境,第一步就是要和团队一起,定义出一套清晰的、可衡量的“标尺”,用它来客观地评估用户运营的过程质量。这意味着我们的关注点,要从“这个月卖了多少”,延伸到“为了最终的成交,我们在过程中做对了哪些事”。幸运的是,在SCRM(社交化客户关系管理)等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这些过去难以量化的过程,现在都可以被准确地记录和呈现。
这些标尺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过程动作”的衡量,它反映了KOS的工作勤奋度和规范性。例如,对于新加上的用户,KOS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首次有效互动;每周发布的有价值内容数量是多少;对用户提问的平均响应速度有多快。第二类是“关系质量”的衡量,它反映了用户对KOS的真实反应。例如,KOS发布的内容平均有多少用户点赞和评论;他管理的社群里,每天有多少人主动发言;与他聊天的用户,对话中是积极的情绪词汇多,还是消极的词汇多。通过这两类标尺,我们就把KOS的工作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了一系列可以检查和讨论的具体指标。
解读数字:从数据中发现改进方向
当这些过程和关系的指标被量化呈现出来后,它们就成了一面镜子,能照出运营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解读这些数字,并非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一种寻找规律和进行简单对比的思维。管理者和KOS自己,都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数据,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可用于指导下一步行动的“秘密”。这些发现,是推动运营工作变得更聪明、更高效的起点。
举个实际的例子,一位KOS通过后台数据发现,他发布的“产品使用技巧”短视频,其用户的互动率,是“产品优惠信息”图文的五倍。这个简单的数据对比,就清晰地告诉他,他的用户群体更喜欢视频形式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那么他下个月就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制作这类视频上。再比如,管理者发现团队里A顾问的“新用户入群后首次发言转化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而其他顾问普遍只有百分之十。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去深入了解A顾问在欢迎新成员入群时,具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将他的优秀话术和做法,总结出来分享给整个团队,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
循环优化:让运营体系实现自我进化
衡量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将数据分析中得到的发现,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改进动作,并观察这些动作是否带来了预期的效果,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营优化闭环”。这个闭环的运转,使得KOS的用户运营体系,拥有了持续学习和自我进化的能力。它不再是一套一成不变的僵化流程,而是一个能够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的生命体。
这个闭环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衡量”,通过SCRM系统客观记录下各项关键的过程与关系指标;第二步“分析”,通过对比和思考,从数据中找到工作的亮点和待改进点;第三步“优化”,基于分析的结论,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步的工作策略,比如改变沟通话术、调整内容方向或尝试新的社群活动;第四步“检验”,在执行了一段时间新策略后,再次回到第一步去“衡量”相关指标,看看新的做法是否真的带来了数据的正向改变。通过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KOS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进步的轨迹,整个团队的运营效能也将在科学的轨道上不断提升。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