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用户运营工作中,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谈论“个性化”,但大部分用户的感受却是,收到的信息仍然是千篇一律的。问题的根源,往往出在用户信息的“标签”上。许多系统只能根据用户的购买和点击行为,自动打上一些简单、粗略的标签,例如“购买过A产品”或“浏览过B页面”。这些标签无法反映用户真实的、深层的需求,基于这种标签的“个性化”,自然也就常常打不中要害。要实现真正的精准,就必须为用户打上更丰富、更人性化的标签。关键意见员工(KOE),凭借其与用户直接沟通的优势,正成为构建这套精准用户标签体系的核心力量。他们是唯一能听懂用户“弦外之音”的人,能将这些宝贵信息,转化为驱动业务增长的精确数据。
标签困境:自动化标签为何常常不够用
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的SCRM或CRM系统,都具备自动为用户打标签的功能。比如,一个用户在网店购买了一件商品,系统就会自动给他贴上“已购用户”和“某品类偏好”的标签。这种自动化标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营效率,但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它无法识别用户的真实动机。一个用户可能购买某件商品,是作为礼物送给别人,系统却误判为他本人对此类商品有需求,后续的推荐就会完全跑偏。其次,自动化标签无法捕捉用户的潜在信息和个性特征。用户的职业、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特点,这些对精准服务至关重要的信息,是无法通过点击和购买行为来直接获取的。
依赖这些不准确、不全面的自动化标签,用户运营工作就会陷入一个“看起来很努力,但效果并不好”的尴尬境地。市场人员基于这些标签,兴冲冲地策划了一场活动,结果发现目标用户的响应率极低。客服人员看到用户标签,以为很了解用户,结果一开口,用户就觉得你根本不懂我。这种“无效个性化”的根源,就是数据标签的质量不高。就像做菜一样,食材本身不够新鲜、不够对路,无论厨师的技艺多么高超,最终都做不出一道好菜。用户标签,就是个性化运营的“食材”,食材的质量决定了最终成果的上限。
人工智慧:KOE为用户打上鲜活“对话标签”
关键意见员工的价值,就在于他们能够通过与用户的真实对话,为系统补充大量自动化无法获取的、鲜活的“对话标签”。这些标签源于KOE的专业判断和人性化理解。例如,一位用户在聊天中提到,“我想买这款产品,主要是出差的时候用,希望它轻便一点”。一个优秀的KOE,在系统中除了记录下用户的购买意向,更会手动为他打上“商旅人士”、“需求:便携”这样的关键标签。又比如,一位用户反复确认某个产品的操作是否简单,并透露是“买给父母用的”。KOE就会立刻为他打上“为长辈购物”、“关注点:易用性”等标签。
这些通过人工打上的“对话标签”,其含金量远高于自动化标签。它们能够更立体、更深刻地还原一个真实的用户。一个用户的标签库里,可能包含“家有二胎”、“计划两年内置换”、“是某球星的铁杆粉丝”、“性格偏内向、不喜电话”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品牌与用户建立深度关系、提供精准服务的宝贵依据。KOE的工作,就是像一位勤劳的“情报员”,在每一次与用户的沟通中,敏锐地捕捉这些关键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结构化的、可被系统识别和运用的数据标签,为后续所有的用户运营工作,提供了最精准的“导航图”。
动态的画像:持续更新标签以跟上用户变化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把用户标签看作一成不变的静态信息。实际上,用户的需求、身份和生命阶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个三年前的“单身贵族”,今天可能已经变成了“新手奶爸”;一个曾经只关注价格的“入门用户”,现在可能已经成长为追求品质的“资深玩家”。如果系统里的标签不能随之更新,那么所谓的个性化,就会变成一种“刻舟求剑”式的笑话。而KOE基于与用户的长期、持续互动,能够第一时间洞察到这些变化,并对用户的标签体系进行动态的维护和更新。
当KOE发现一位老用户的家庭增添了新成员时,他会主动地为其标签库中加入“母婴需求”的分类。当一位用户在社群中展现出极强的专业能力和号召力时,KOE会将其从“普通用户”,标记为“潜在社群KOC”。这种动态更新,确保了品牌对用户的认知,始终是“现在时”,而非“过去时”。它使得用户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收到来自品牌最合时宜的关怀与服务。例如,当品牌有亲子活动时,就能精准地邀请到那些被打上“家有萌娃”标签的用户,而不是去打扰那些单身的用户。这种对用户变化的精准把握,是维持长期用户关系的关键所在。
精准的回报:好标签在业务转化中的实际应用
构建一套高质量、动态更新的用户标签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际业务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当一个用户的画像足够清晰和精准时,品牌的每一次营销或服务,都能做到“弹无虚发”。在进行“活动运营”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标签,只邀请最可能感兴趣的人,大大提升活动参与率和转化率。在进行“内容运营”时,可以根据用户的知识水平标签,为其推送相应难度的内容,确保信息能够被有效吸收。在进行“保客营销”时,可以根据用户的某些负面情绪标签或沉默状态标签,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抚或激活,有效降低流失率。
在进行“保客增换购”这类高价值转化时,精准标签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KOE可以根据“计划换车”、“二胎家庭”、“事业晋升”等标签,精准地判断出用户产生升级需求的窗口期,并主动提供符合其新需求的解决方案。可以说,这套由KOE主导构建的用户标签体系,是整个精细化用户运营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牢、越准,上面的所有建筑——无论是营销活动、社群互动,还是销售转化——才能建得越高、越稳。它将模糊的用户运营,变成了一门可以被精确计算和高效执行的科学。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