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模型-什么是归因模型?

归因模型通常是一个规则或一组规则,用于确定在销售或转化路径中为每个接触点(展示和点击)分配多少贡献度。随着数据驱动营销越来越影响数字营销人员和从业人员交付和分析其活动的方式,归因是领先组织战略和数字营销成熟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归因模型通常是一个规则或一组规则,用于确定在销售或转化路径中为每个接触点(展示和点击)分配多少贡献度。随着数据驱动营销越来越影响数字营销人员和从业人员交付和分析其活动的方式,归因是领先组织战略和数字营销成熟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百科:归因模型

归因模型是一种规则或规则集合,旨在确定在销售或转化过程中,每个接触点(如展示和点击)对最终结果的贡献程度。随着数据驱动营销的不断演进,归因分析已成为领先组织和数字营销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深入探讨归因模型时,我们会遇到多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下是互联网营销中常见的归因模型及其解释:

一、首次互动归因模型

这种模型将全部功劳归于首次引导访客至网站的渠道。然而,它容易高估单个渠道的影响力,并可能受到技术限制导致的错误影响。

二、线索转化互动归因模型

此模型关注销售线索的产生,但仅将功劳归于线索转化阶段,从而简化了营销活动在整个用户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三、末次互动归因模型

该模型因其易于测量而受到欢迎,尤其适用于B2B网站的长期购物旅程中,其中末次互动到转化的周期相对较短。

四、末次非直接点击归因模型

为避免直接流量的误导性,此模型排除了直接来源数据,从而更准确地反映渠道效果。

五、末次【营销渠道】互动归因模型

这是针对特定渠道的归因模型,如SEM营销人员可能使用的末次付费广告互动模型。但需注意,这种模型可能会偏向并高估各自渠道的影响力。

六、线性归因模型

线性归因模型简单地将功劳平均分配给转化路径中的每个触点。虽然它考虑了多个触点,但无法准确衡量各渠道的不同影响。

七、时间衰减归因模型

该模型倾向于将功劳归于最接近转化的触点,基于假设认为最近的触点对转化的影响最大。然而,这可能导致位于漏斗顶部的渠道被低估。

八、U型(基于位置的)归因模型

U型归因模型强调首次触点和线索转化触点的重要性,为这两个关键触点分配较高权重。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未考虑线索转化之后的触点效果。

九、W型归因模型

在W型归因模型中,除了首次触点和线索转化触点外,还强调了机会建立触点的重要性。这为三个关键触点分配了较高权重,从而更好地反映了用户购买旅程中的关键阶段。

十、全路径(Z型)归因模型

全路径模型进一步考虑了机会建立阶段之后的营销效果,为四个关键阶段的触点分配了较高权重。然而,这种模型可能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营销组织,需要确保营销团队与销售团队的同步。

十一、自定义或算法归因模型

最后一种归因模型是根据特定购物流程定制的算法模型,能够最精确地评估各营销渠道对用户购买旅程的影响效果。虽然建立和维护这种模型可能较为复杂和耗时,但它提供了最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选择适合的归因模型对于准确评估营销效果和优化营销策略至关重要。不同的归因模型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4510

(0)
上一篇 2024年1月31日 下午6:14
下一篇 2024年1月31日 下午6:19

联系我们

021-3101 1810

邮箱:marketing@diact.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联系邮箱
marketing@diac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