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KOX社媒营销时,品牌方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为了“安全”,倾向于选择同一垂直领域(如美妆)里,调性相似、数据表现最好的几个头部KOL和KOC。但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导致“粉丝重叠率”奇高。
假设KOL-A和KOL-B的粉丝重叠率高达70%,这意味着品牌花了两份钱,却只触达了1.3份的受众,其中70%的受众被“重复轰炸”。这不仅是巨大的预算浪费,也容易引起用户反感。KOX矩阵的真正目的,是以“组合拳”的形式,高效、低成本地触达“不同圈层”的精准用户。因此,控制粉丝重叠率,是矩阵运营的“必修课”。
一、 事前筛选:用“数据工具”构建低重叠组合
控制重叠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发生在“筛选账号”的阶段。
- 使用分析工具: 在确定合作前,必须使用第三方数据分析工具(市面上有多种成熟平台)进行“粉丝画像”和“重叠率”检测。输入备选的账号列表,工具可以清晰地告诉你,A和B的重叠率是多少,A和C的重叠率又是多少。
- 设定“安全阈值”: 品牌应设定一个“重叠率阈值”,例如,任意两个头部KOL之间的重叠率不应超过30%。
- “跨圈层”组合策略: 这是降低重叠率的根本方法。不要只在“一个池塘”里钓鱼。例如,一个主打“便携”的相机,其KOX矩阵组合不应该是“5个摄影KOL”,而应该是:
- 1个摄影KOL(定义专业高度)
- 1个旅行KOC(触达“在路上”人群)
- 1个母婴KOC(触达“记录宝宝”人群)
- 1个数码KOE(触达“科技爱好者”人群) 这四类账号的粉丝群体天然重叠率低,能帮助品牌实现真正的“人群破圈”。
二、 事中分发:用“差异化内容”激活不同受众
即便两个账号存在一定的粉丝重叠,品牌依然可以通过“差异化内容”策略,来激活这部分重叠粉丝中的不同“子集”。
- 避免“通稿”: 绝对禁止给不同角色发“通稿”。
- “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 针对同一产品,给KOL(摄影师)的Brief是“拍出艺术感”,激活他粉丝中“追求审美”的群体;给KOC(旅行家)的Brief是“展现续航和轻便”,激活他粉丝中“追求实用”的群体。
- 激活“休眠粉丝”: 粉丝A可能同时关注了KOL和KOC,但他可能只对KOL的“专业”内容感兴趣。通过KOL的专业内容,品牌激活了粉丝A;而KOC的生活化内容,则可能激活了重叠粉丝中的粉丝B。差异化的内容,让重叠的粉丝也能被“二次激活”。
三、 事后分析:用“数据复盘”指导下次破圈
控制重叠率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
- 监测“破圈效果”: 在营销活动结束后,复盘数据。重点分析那些“新圈层”账号(如上例中的“母婴KOC”)带来的效果。她的互动成本是否更低?她的粉丝转化率是否更高?
- 回流优化“用户画像”: 分析不同账号带来的“涨粉”画像。如果发现“母婴KOC”带来的新粉丝,其后续购买力和忠诚度都非常高,那么在下一轮的KOX矩阵规划中,品牌就应该果断“加注”母婴圈层,减少在“摄影”这个“红海圈层”的投入。
总结: 控制粉丝重叠率,是KOX矩阵从“粗放铺量”走向“精细运营”的核心标志。它要求品牌方具备更强的“操盘手”意识,在事前通过“跨圈层组合”降低冗余,在事中通过“差异化内容”激活不同受众,在事后通过“数据复盘”指导下一次破圈。这才能确保KOX矩阵真正成为品牌高效、低成本的增长引擎。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