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商业战场上,竞争情报分析是企业制定市场战略的核心环节。然而,传统的竞争分析,多依赖于研究对手公开发布的财报、新闻稿、产品手册等官方信息,这些信息虽然重要,但往往经过了精心的修饰和包装,难以反映出竞争对手真实的产品表现和运营软肋。要真正找到可以一击制胜的突破口,就需要穿透这层品牌宣传的迷雾,去倾听一个最真实、最无法被美化的声音——来自竞争对手客户的声音。客户之声(VoC)系统,为竞争情报分析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从外部敌后视角切入的强大武器。它能够系统性地捕获和分析竞争对手用户的真实反馈,将对手的弱点和用户的痛点,转化为企业赢得竞争的精准作战地图。
穿透品牌宣传直击竞品软肋
每一个竞争对手,都会竭力向市场展示其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在他们的广告中,产品性能卓越、服务体验一流。如果竞争情报分析仅仅停留在研究这些公开材料的层面,那么得出的结论很可能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要获得真实的情报,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绕开对手官方宣传的独立信息源。竞争对手的客户,正是这个信息源。他们在社交媒体、产品评论区、专业论坛里的抱怨、吐槽和失望,最真实地暴露了对手产品和服务的短板,揭示了其品牌承诺与实际交付之间的巨大鸿沟。
客户之声系统能够帮助情报分析师,成为一名高效的“敌后侦察员”。通过建立针对核心竞争对手的专项监测方案,系统可以自动地将全网关于对手的负面用户反馈,进行全面的收集和聚类。分析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对手的客户,最常抱怨的是其产品的哪个具体功能,最不满的是其服务的哪个特定环节。例如,一款竞品汽车可能在大力宣传其智能座舱,但用户反馈却集中抱怨其车机系统频繁卡顿。这些被对手客户反复提及的、真实存在的软肋,就是企业在制定自身产品和营销策略时,最应该去瞄准和攻击的靶心。
剖析对手用户真实需求缺口
赢得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吸引和转化那些对竞争对手不满意的客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刻理解,这些不满意的客户,他们真正的需求缺口在哪里,他们最渴望得到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当一个用户在抱怨竞争对手的产品时,他们往往也会在不经意间,表达出自己对于理想产品的期望。例如,一个用户在吐槽某品牌手机电池续航差的同时,可能会感叹“如果有一款能轻松用两天的手机就好了”。这些夹杂在抱怨中的“愿望”,正是市场上最真实、最迫切的需求信号。
竞争情报分析师可以利用客户之声系统,对竞争对手用户的反馈进行深度挖掘,其目的不仅仅是找到槽点,更是为了发现机会点。通过分析这些用户的愿望清单,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一幅竞争对手未能满足的用户需求图谱。这份图谱,对于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部门,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产品部门可以依据这份图谱,来规划和开发能够完美弥补对手短板的新功能。市场部门则可以据此设计出极具针对性的营销话语,直接对那些心怀不满的对手用户进行精准沟通,告诉他们“你们所抱怨的,我们恰好能解决”。
预判竞争对手下一步市场动作
一家成熟的企业,通常会密切关注自身的客户反馈,并据此来规划其未来的产品迭代和市场动作。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客户抱怨最集中的地方,也极有可能是其下一步将要投入资源进行改进的方向。因此,对竞争对手用户声音的持续追踪,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其现在的弱点,更能帮助我们预判其未来的动向,从而让我们的竞争策略更具前瞻性,避免陷入被动。
例如,如果情报分析师通过客户之声系统发现,在过去几个月里,关于某个竞争对手售后服务流程繁琐的抱怨声量,呈现出持续攀升的态势,这就构成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很可能预示着,该竞争对手的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极有可能正在酝酿一场关于服务体系的重大升级。掌握了这一预判,企业就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例如,可以抢在其升级完成之前,发起一轮以“服务便捷”为主题的市场活动,抢占用户心智;或者,也可以开始思考,当对手补上这块短板之后,新的竞争优势应该建立在哪里。
制定数据驱动的精准竞争策略
所有的情报分析,最终都要服务于一个目的:制定出更有效的竞争策略。客户之声系统所提供的、关于竞争对手的深度洞察,能够让企业的竞争策略,从过去相对模糊、宽泛的方式,升级为数据驱动的、如手术刀般精准的方式。这意味着,企业的每一次市场动作,都建立在对对手弱点的深刻理解之上,从而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果的地方。
当情报分析师能够向市场部和销售部,提供一份详实的、基于客户声音的竞品弱点报告时,整个竞争打法都会变得不同。市场部的广告,将不再是泛泛地宣传“我们更好”,而是可以充满底气地进行精准的对比营销:“还在忍受对手产品的XX问题吗?来试试我们吧”。销售部的一线人员,在面对那些犹豫不决的客户时,也可以被武装起来,通过几个关键问题的提问,就能够迅速触及客户在使用竞品时可能遇到的痛点,并顺势展现自身产品的优势。这种建立在真实情报基础上的竞争策略,无疑将更加犀利、更具杀伤力。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