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家企业中,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都是驱动业务增长的两个核心轮子。产品团队负责“造好车”,市场团队负责“卖好车”,理论上应当紧密配合,朝同一个方向前进。然而在现实中,这两个轮子却常常因为对客户的理解不同步而各自为政,导致企业的航船原地打转。市场团队热情宣传的功能点,可能并非产品团队的核心优势;产品团队投入巨大精力研发的新功能,又可能不为市场所知。客户之声解决方案在此所扮演的,正是一个统一的校准罗盘,它为产品和市场两大职能提供同一个、源自客户的“北方”,确保二者同心同向,协力前行。
重塑市场活动的沟通语言
市场营销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创造能够与目标客户产生共鸣的沟通信息。在传统的模式下,广告文案和宣传口号的诞生,往往依赖于创意人员的灵感迸发和内部的反复研讨。这种方式产出的语言,虽然可能辞藻华丽、创意十足,但却不一定能真正说到客户的心坎里,因为它使用的是企业希望客户听到的语言,而非客户自己日常使用的语言。这就好比用一种口音与人交流,虽然语法正确,但总让人感到有些隔阂和不真实。
客户之声解决方案为营销语言的创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由外而内的方式。在策划一场营销活动之前,市场团队可以利用系统,分析成千上万条来自真实用户的积极评价和推荐内容。从中提炼出用户在描述产品优点时,最高频使用的词汇、短语和场景。例如,车企可能会发现,用户在称赞一款车时,很少使用官方宣传的“卓越驾控”,而是更喜欢用“方向盘很轻便”、“掉头一把就过”这样生动、具体的口语化表达。将这些源自用户的真实语言,融入到广告文案和社交媒体内容中,能够瞬间拉近与潜在客户的距离,使其信息更具亲和力和可信度。
发现用户口中的真实卖点
企业常常会对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产生一些基于内部视角的“想当然”。工程师们可能会为某项复杂的技术参数而自豪,市场部也可能会围绕这个技术点进行大力宣传。然而,真正能够打动用户、促使他们做出购买决策的,往往是一些更贴近日常使用体验的、细微却关键的价值点。客户之声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跳出自我视角,从外部用户的真实讨论中,发现那些被内部所忽略、但却深受用户珍视的“隐藏卖点”。
一家汽车企业可能主打其全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但在分析用户口碑时却意外发现,这款车获得最高赞誉的点,反而是其“极为舒适的后排座椅”和“设计巧妙的储物空间”。大量家庭用户正是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而最终选择了这款车。这个洞察对于市场策略的调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指导市场团队,将宣传资源从讲述复杂的技术概念,转移到制作更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展示家庭用户真实用车场景的内容上。通过放大这些用户口中的真实卖点,营销活动能够更精准地命中目标客群的核心诉求,从而有效提升转化效果。
驱动数据驱动的产品路线
产品研发团队每天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是应该优先修复那个偶发性的软件故障,还是应该开发那个被少数高管看好的新功能?是应该优化现有功能的操作流程,还是应该投入资源去探索一个全新的技术方向?在缺乏客观依据的情况下,这些关于产品路线图的决策,极易受到内部话语权大小或个人直觉的影响,导致研发资源未能投入到对用户价值最大的地方。客户之声解决方案为这些艰难的决策,提供了来自市场的、不容置疑的数据标尺。
通过对所有用户反馈进行量化分析,产品经理可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痛度”和需求的“热度”。系统可以呈现出,某个特定的软件故障虽然技术上不严重,但却影响了大量用户的日常高频操作,引发了最多的负面情绪,那么修复它的优先级就应当被置于首位。系统也可以统计出,在所有新功能的建议中,哪一个被不同类型的用户群体提及的次数最多、渴望度最高。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方式,让产品路线图的制定过程,从一场内部的意见博弈,转变为一次对外部用户需求的科学响应。
协同产品与市场的增长合力
当产品和市场两个团队都开始使用客户之声这个共同的“罗盘”时,一种强大的协同效应便会产生,形成一个高效的增长闭环。产品团队基于VoC洞察,对用户最关心的某个痛点进行了优化升级。由于市场团队也在实时监测着同样的数据,他们几乎可以同步地了解到,这次升级解决了哪个用户群体、哪个具体场景下的核心问题。这为他们接下来的市场沟通,提供了最有价值、最真实的故事素材,他们可以立刻策划一场“你提我改”的主题营销活动。
这场营销活动会因为其真实地回应了用户的呼声而获得积极的市场反响,而这些积极反响,又会被客户之声解决方案捕捉到,并反馈给产品团队。产品团队不仅能从中获得巨大的鼓舞,还能从新一轮的讨论中,发现用户对此次改进的进一步看法,以及他们下一步的期望。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产品改进为市场沟通提供了弹药,市场沟通又为产品下一次的迭代指明了方向。产品与市场不再是两个隔离的部门,而是在客户之声的连接下,成为了一个协同作战、共同驱动业务增长的强大整体。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