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户为中心,是品牌发展的基石。
在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日益突出,“用户体验”成为了品牌竞争的关键因素。
作为衡量用户体验的重要指标,用户满意度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客户满意度,也称为客户满意指数,是对服务性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系统的简称。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简单来说,就是客户通过比较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得出的一个指数。
满意度调研的意义不可忽视。
通过进行满意度调研,品牌可以追踪其品牌、产品、服务的整体表现,直观地了解消费者的态度。此外,它还可以用于与竞品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因此,满意度调研对于品牌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行满意度调研?
在满意度的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完成满意度数据分析:
-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模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运用。
该方法将一级指标拆分成二级指标,再将二级指标拆分成相对容易测量的三级小指标。
它的特点是简单易用,可操作性强,灵活且适用范围广泛。
相比于四分图模型,层次分析法更能定量描述具体指标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权重)可以通过专家访谈或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从而确定相对重要和不重要的衡量指标,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客观。
- 四分图模型
四分图模型是一种满意度分析诊断模型,主要通过构建各指标的权重得分和满意度得分的二维坐标,划分四个象限来分析哪些指标需要重点改善。
第一象限为优势区域,表示顾客重视度高且实际满意度也高的指标,这些指标是企业目前的优势,需要重点突出或保持。
第二象限为改进区域,表示用户较重视但实际感知到的满意度不高的指标,这些指标对于提升用户满意度的作用很大,需要重点加强和改善。
第三象限为低优先级区域,重要性和满意度都不高的区域,即使投入精力提升该因素,满意度也不会有太大提升,这部分指标不用过度关注,改进的重要性不高。
第四象限为供给过渡区,满意度大于重要性的区域,可以适当减少对这些指标的关注,保持现有水平即可。
- KANO模型
KANO模型是一种辅助顾客满意度评价的理论模型。
它根据客户满意度和产品/服务的功能具备程度两方面对功能进行分类,找出用户对各类需求的排名偏好情况。
KANO模型主要通过结构化的问卷和分析方法来对相关功能、需求进行分类和定位。可通过计算特定功能/需求在各个属性上的用户比例来判断功能/需求属于KANO模型中的哪种属性也可通过Better-Worse系数进一步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和优先级排序。
不过要注意,KANO模型并非满意度的计算模型。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