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汽车KOC进行内容辅导和培育激励的实践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因为不同的KOC拥有截然不同的特长与兴趣点,他们所擅长创作的内容类型也千差万别。一位精于数据分析的技术专家,和一位善于讲述旅途故事的视频博主,他们需要的支持和能够被激励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成熟的运作体系,懂得对KOC及其内容进行细分,并根据不同内容的内在属性,提供与之精准匹配的引导和激励。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将培育工作从宽泛的支持,转变为针对性的赋能。
技术型内容的培育:让KOC的深度有据可依
在KOC群体中,有一类人对车辆的机械原理、技术参数和软件逻辑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们乐于钻研,擅长将复杂的技术问题,拆解为普通用户能够看懂的分析。对于这类技术型KOC,辅导与培育的重点,不在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而在于为他们的深度分析提供坚实、准确的事实依据。如果任由他们基于网络上的零散或过时信息进行创作,其内容的专业性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出现事实性错误。因此,品牌方要做的是成为他们最可靠的“信息源”。
具体的支持方式,可以包括定期向他们提供官方发布的、非涉密的技术白皮书或产品讲解资料,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准确信息。在他们进行某个深度选题时,品牌方可以安排内部的技术专家,以邮件或电话会议的形式,为其答疑解惑,确保其理解无误。这种辅导方式,没有干涉KOC的观点和结论,但保证了其分析过程建立在正确的事实基础之上。对于这类KOC而言,最好的激励,也正是这种“信息特权”。能够比普通用户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到产品的技术内核,这本身就是对他们专业身份的一种极大认可,也是他们持续创作高质量技术内容的强大动力。
体验式内容的引导:为KOC创造独特的故事素材
与技术型KOC不同,另一类KOC更擅长于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富有感染力的画面,来传递车辆在真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他们是天生的“故事讲述者”。对于这类体验式内容的创作者,直接的知识或数据输入难以起效,对他们进行培育的关键,在于为他们创造出能够催生好故事的“独特体验素材”。品牌方需要扮演一个“活动策划者”或“旅行设计师”的角色,为他们设计出富有吸引力、值得被记录和分享的场景和经历。
例如,品牌方可以组织一场主题性的长途试驾活动,规划一条极具挑战或风景优美的路线,并设定一些有趣的“打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提供车辆和后勤保障,而将创作的自由度完全交给KOC。他们在旅途中遇到的人、看到的风景、处理的突发状况,都会成为其故事中不可复制的闪光点。另一种方式,是为他们提供一些独家的跨界合作机会,比如参与某个音乐节的后勤保障车队,或者与某位知名摄影师合作进行一次创作。这种辅导方式,是通过提供独特的经历来间接引导内容方向。而对于KOC来说,这些难忘的体验本身,就是最具吸引力的激励。
评测类内容的平衡:营造客观公正的比较环境
评测类内容,尤其是涉及与竞品进行直接比较的内容,是KOC内容中最为敏感,也最能体现品牌自信的一类。对于擅长进行此类评测的KOC,培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品牌方主动营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客观、公正的比较环境。如果品牌方只提供自己的车辆,让KOC自行寻找竞品,那么测试的严谨性就难以保证,最终的内容也容易招致“不公正”的质疑。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做法,是品牌方积极地为KOC的横评工作提供便利。
例如,在一个约定好的时间段内,品牌方不仅可以提供自家的满配试驾车,还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协助KOC租用到参数配置相近的、车况良好的核心竞品车辆。将两台车同时交到KOC手中,让他们能够在同一段道路、同一种天气、同一种驾驶方式下,进行“背靠背”的直接体验。这种做法,最大程度上排除了变量干扰,让评测结论更具说服力。对于KOC来说,品牌方这种开放、自信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激励。这代表了品牌对自身产品力的信心,以及对KOC专业判断能力的完全信赖。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的评测内容,其公信力自然也会更高。
互动性内容的激励:支持KOC成为社群的连接者
还有一类KOC,他们最大的特长可能不是内容创作本身,而是极强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他们是社群里的“活跃分子”和“意见领袖”,乐于组织线上问答,发起线下聚会,是社群中不可或缺的“连接者”。对于这类互动型KOC,培育和激励的重点,在于“赋权”与“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其连接社群的才能。品牌方需要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为他们的社群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具体的支持可以是多方面的。在线上,品牌可以给予他们官方认证的身份,例如某个城市分舵的“主理人”,或是在官方APP的特定版块内赋予他们一定的管理权限。在线下,当他们希望组织一场本地车友聚会时,品牌可以协助联系当地的经销商提供场地,或者赞助一些活动物料和伴手礼。品牌方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幕后英雄”,提供资源支持,但将活动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完全交给KOC。对于这类KOC而言,最好的激励,正是这种来自官方的身份认同和实际支持。这让他们组织社群活动时更有底气,也更能感受到作为品牌伙伴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