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品牌在引导新晋超级用户(Key Opinion Consumer, KOC)时,常常急于求成,期望他们能立刻产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这种做法,往往会因为过高的门槛而让充满热情的用户望而却步。一个更为科学的上手引导体系,懂得如何为用户铺设一个“信心的阶梯”。这套体系将复杂的“内容创作”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引导式任务。它首先引导用户完成单纯的“信息吸收”,然后鼓励其进行简单的“观点响应”,再通过模板化的“格式复刻”辅助其完成初次创作,最终才是在用户信心建立后,鼓励其进行“独立原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品牌能够系统性地降低新用户的参与门槛和心理压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能力的提升和角色的转变。
初始阶段的“吸收”任务:引导KOC完成信息输入与环境熟悉
新晋KOC上手流程的第一级台阶,其核心目标不是“输出”,而是“吸收”。在这一阶段,品牌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吸收型”任务,引导用户主动地、有重点地去熟悉品牌信息和社群环境。这为后续所有的高阶行为,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这个过程,旨在消除新用户因为信息不对等而产生的陌生感和不确定性。
这类任务的设计,完全围绕“阅读”、“观看”和“浏览”等被动式行为展开,不附带任何创作要求。例如,一个典型的吸收任务可能是“请阅读社群置顶的三条核心价值观,并点击确认已了解”。或是“请观看一段五分钟的品牌历史介绍视频,并在结尾处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品牌还可以引导用户去浏览社群内的“精华内容区”,并要求他们为自己最欣赏的三篇帖子点赞,以此来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对优质内容的审美标准。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新用户得以系统性地了解品牌的调性、社群的规则以及内容的标准,避免了因“无知”而犯错的可能。同时,这种无压力的任务形式,也让用户能够以最轻松的心态,完成与品牌的初次互动。这一系列“只看不做”的引导,是建立用户安全感、确保其后续行为不跑偏的重要保障。
互动阶段的“响应”任务:鼓励KOC进行低门槛的意见表达
在完成了必要的信息吸收之后,KOC的上手路径便进入了第二级台阶,其核心是鼓励用户进行“响应”。这一阶段的任务,旨在引导用户从一个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一个能够进行简单意见表达的互动者。这是用户从“潜水”到“浮出水面”的关键一步,对培养其参与感和互动习惯至关重要。
“响应型”任务的设计,聚焦于极低的表达门槛。品牌不会要求用户撰写长篇大论,而是通过一些结构化的方式,让他们能够轻松地“发声”。例如,品牌可以发起一个“二选一”的话题投票,“关于车辆的内饰颜色,你更喜欢深色还是浅色?”,用户只需点击选项即可完成一次观点表达。或者,在官方发布的一篇内容下,设置一个引导性的提问,“大家最常用到车上的哪个储物空间?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这类任务,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公开说话”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的响应,是围绕一个既定的话题展开的,并且有其他众多用户的参与作为参照,这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当用户习惯于在评论区、投票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后,他们便会逐渐消除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紧张感。这个过程,是在为用户后续进行更复杂的、独立的原创内容输出,进行着必要的“脱敏训练”。
模仿阶段的“复刻”任务:提供结构化模板辅助首次创作
当用户已经习惯于进行简单的响应和互动后,便可以引导其踏上第三级台阶——“复刻”。这一阶段,是用户从“表达观点”到“创造内容”的过渡期。面对一张白纸,许多用户会感到无从下手。而“复刻型”任务,正是通过提供高度结构化的“模板”,来帮助用户完成这次惊险的跳跃。
这类任务的核心,在于“模仿”而非“原创”。品牌会预先设计好内容的框架,用户只需进行“填空”即可。例如,品牌可以提供一个“我的提车日记”的图文模板,其中已经预设好“选车心路”、“提车瞬间”、“初次驾驶感受”等几个段落标题,用户只需按照指引,填充自己的照片和文字。对于视频,品牌可以提供一个带有配乐、转场和字幕框的短视频模板,用户只需将自己拍摄的几段素材替换进去,便能生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这种“填空式”的创作,极大地降低了内容结构化和美观化的难度。用户在模仿和复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了优秀内容的基本范式。当他们依据模板,轻松地创作出自己的第一份“作品”,并获得品牌的认可和奖励时,其内心的成就感是巨大的。这一步,有效地帮助用户克服了对内容创作的恐惧,为最终的独立原创,注入了最关键的信心。
独立阶段的“原创”任务:在信心建立后释放自主创造力
只有当用户顺利地走完了“吸收”、“响应”和“复刻”这三级台阶后,他们才真正来到了上手路径的顶端——“原创”。在这一阶段,用户的知识储备、互动习惯和创作信心,都已达到一个基本水平。此时,品牌可以放心地撤掉所有的“脚手架”,将舞台完全交给KOC,鼓励他们进行完全自主的、开放式的原创内容创作。
在这一阶段,品牌发布的任务,将不再有任何模板或框架的限制。任务会以一个开放式的主题呈现,例如“分享一次让你最有安全感的驾驶经历”或者“用你的镜头,展现这座城市与你的爱车之间的故事”。品牌所期待的,是KOC能够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独特情感和个性视角,与产品进行深度的融合。
由于有了前三个阶段的充分铺垫,KOC在面对这类开放式命题时,已经不再感到茫然。他们知道品牌鼓励的调性是怎样的,也掌握了基础的创作范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通过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建立起了足够的自信。此时,他们能够更从容、更自如地进行表达。品牌也得以最终收获那些最具独特性、最具感染力、也最具价值的用户原创内容。这个完整的引导式任务路径,最终实现了用户与品牌的双赢。
发布者:DIA数皆智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act.com/wp/archives/10170